【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勇立潮头 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纵深推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发布。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落实总书记要求,两年来,深圳制定了路线图任务书,先行示范区建设全面铺开、纵深推进。 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先行示范区要落实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核心承载区,深圳光明科学城正加紧建设。今年底,脑解析与脑模拟等一批大科学装置将落户这里,主要解决制约科学研究发展的瓶颈问题。 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 当月,深圳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一揽子推出了27项改革举措和40项首批改革事项清单,一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深市主板与中小板合并等关键改革逐项落地;全国首宗个人破产案在深圳裁定生效,填补了我国自然人破产法律制度的空白。 改革的关键离不开人才支撑,为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国家将外国高端人才确认函权限下放至深圳,人才引进效率大幅提升。一年来,超过210名外籍顶尖科学家、高学历青年研究型人才等通过人才签证的方式来到深圳工作。 两年来,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已经全面铺开、纵深推进。个人破产条例、绿色金融条例、数据条例等一批全国首创性、引领性法规接连落地,法治城市示范充分彰显;树立民生幸福标杆,深圳两年内新增基础教育学位17.4万个,增量创历史新高。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47项“深圳经验”推广至全国。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小康梦圆】小空间大生活 北京打造和谐宜居之都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北京市把城市生态建设和公共空间改造作为打造和谐宜居之都的重要抓手,努力扩大公共空间,让老百姓有休闲、健身、娱乐的地方,让城市成为老百姓宜业宜居的乐园。 北京西二环边上的荷香园口袋公园里,花草树木品种丰富,还有流水萦绕,成为周边居民休闲遛弯的好去处。 荷香园是西城区利用拆违腾退空地建设而成的口袋公园,园林景观精心设计,还有象棋桌、沙池游乐场等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休闲娱乐需求。 五年来,绿色在北京的高楼大厦间迅速蔓延,口袋公园、小微绿地等公共空间增加了500多处。 从2017年起,北京市开展的城市公共空间改造项目,为的是提升公共空间的品质。东城区民安小区里居民楼间的这块小空地,经过改造建成了立体的休闲健身场所,让居民下楼就有活动的地方。就这样,百姓家门口小面积的闲置地、边角地、裸露荒弃地等变身为健身场所、阅读角、儿童娱乐等公共空间。 不久前,北京市又向全市征集,启动了新一批100个改造项目。 这几年,不仅居民家门口的环境改善了,城市周边可供全家休闲游玩的公共空间也多了起来。城市绿心森林公园总面积比颐和园还要大三倍;位于朝阳、昌平和顺义三区交界的温榆河公园,全面建成后总面积将达到30平方公里。 近年来,北京市新增城市绿地360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接近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城市健康绿道总里程达到1218公里。环境的改善大大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走进乡村看小康】传统文化为乡村发展添动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8月22日)的《走进乡村看小康》一起看看各地积极传承传统习俗、传统文化,打造文化产业,给百姓带来好生活,让乡村更有吸引力。 这段时间,辽宁大连石河村的村民正在为下个月的丰收节排练着太平鼓舞《庆丰收》。 不到4000人的石河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发展旅游产业。可是怎样让自己的乡村游更具特色,能吸引更多游客呢?几经摸索,当地瞄准了大连市非遗项目——太平鼓舞。村里专门聘请了老师,提供训练场地和服装道具,组织起一支百人的鼓舞队,既能观赏又能体验的非遗项目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尝到甜头的石河村还将当地延续了多年的老行当、老手艺一样一样找了回来。 如今,石河村每年接待游客都在100多万,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也达到了2万多元。当地还在校园中开设了太平鼓舞课程,传承传统文化。 让非遗“活”起来,富裕一方百姓,增强传承后劲。陕西安塞的冯家营村拥有腰鼓、剪纸、绘画、民歌和曲艺五张“文化名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在四川德阳绵竹的年画村,农闲时画年画成了当地村民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山西永济市东开张村的土布制作技艺被列入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当地探索“非遗+农户+合作社+企业”的模式,村民们在农忙之余织土布,既能增加收入,还能守住乡土,传承乡风。 这几天,在广西武宣县石耉村,乡村篮球赛正在举行。如今,在当地村村都有篮球队、村村都有健身广场。丰富的体育活动增强了乡村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了村民的精气神,让乡村更有活力。 重庆:智慧赋能传统产业焕发新活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重庆通过多种举措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加快转变,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里是重庆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几年前,企业每月订单还只有几百台。这两年,企业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特别是在生产、软件研发等方面加大创新,如今每月订单已增至几千台。 为传统产业智慧赋能,三年多来,重庆全市累计改造企业3485个,建成智能化工厂105个,数字化车间574个。今年上半年,包括汽车工业在内,全市1500家完成智能化改造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产值同比增长46.8%。 内蒙古:优化投资结构打造经济新增长极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年以来,内蒙古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极,推动转型升级,助力高质量发展。 这里是呼和浩特新机场项目施工现场,1300多名建设者正抓紧作业,整个工程计划2023年竣工。 今年上半年,内蒙古在建重大项目3960个,同比增加436个。在国家稳投资政策推动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7%,其中高技术产业、基础设施投资实现稳步增长。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内蒙古还积极打造现代能源体系,培育经济新增长极。今年以来,全区启动实施火电灵活性改造、分散式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行动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36%,现代能源全产业链正在加速形成。 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内蒙古还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开设“一次办”窗口347个、“帮您办”窗口209个,企业办事效率大为提升,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今天闭幕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今天(8月22日)在宁夏银川闭幕。本届博览会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方式,线上综合商品展上线企业共1000余家,在线洽谈1000多场次,总访问量突破1000万人次,海外线上观展达12万人次。 包括阿拉伯国家在内的6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线上线下参加展会,90家世界500强企业、123家中国500强企业线上线下参会参展,参展商品涵盖“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新型材料等领域,众多企业携带新产品、新技术。数十万客商“云上”洽谈、观展、签约,参与博览会嘉宾的规格、规模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我国天然气管网“全国一张网”基本成型 《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显示,我国已建成天然气四大进口战略通道,国内管网骨架基本形成,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约11万千米。 我国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92亿户 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末,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基础电信企业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6.19亿户,比上年末净增2521万户。其中,5G手机终端连接数达3.92亿户,比上年末净增1.93亿户。 |